English

青少年心理读物出版高潮即将来临

1999-09-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实习记者 朱伟 我有话说

 近期,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这无疑表明,长久以来被排斥在正统教育之外的青少年心理教育,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通知的下发,教育界一片欢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厉以贤教授称:是件大好事。但同时他也指出,同国外不同级别的学校都设有心理教师相比,国内的心理教育无疑是大大滞后了,欧美发达国家早在世纪初就提出了心理健康标准,并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而中国,则在世纪末才提出要重视心理教育。但同时他也不无期待的说:“聊胜于无啊!”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青少年的智力开发放在第一位,在健康观念上,也仅注重生理上的健康,而忽略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点从青少年读物的销售情况即可看出。西单图书大厦少儿部的一位营业员告诉记者,在青少年读物中,以开发智力类的读物卖得最好,至于青少年心理教育类的读物,也还可以,言下之意,并非很好。与家庭教育普遍漠视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类似,学校教育对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也缺乏关注。传统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却较少注意日常生活中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厉教授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仅强调它是不够的。青少年心理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同青少年自身的个性特点及成长环境都有关系。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养成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本人的共同努力。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郑日昌教授也指出,近两年为人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二字理所当然地应该包括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有两层含义,一是道德品质;二是性格、情绪。很显然,在素质教育中,对青少年的性格、情绪、兴趣的关注较少,出的问题也最多。

个人早期的心理教育无疑是重要的,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就源于早期的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而在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上,教育界也存在颇多争议。有些专家认为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应从正面引导着手,因此,对教育者的培训就格外重要。例如可以在原有的政治课上作一些改革;有些专家又认为应把心理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引入到课堂上来,因为在国内目前的现实条件下,这是普及它的最有效的形式。而那些反对心理教育课堂化的专家认为,心理教育应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最忌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教材化,因而辟为课程,更是不可取的。尽管存在颇多争议,但有一点是为争议者所共同认可的,即教育者应具有这种自觉性,同时还应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书籍,无疑是最有力的教育工具。检视近期书店出售的有关书籍,如当代世界出版社的《中学生心态探秘》、新世界出版社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百科全书》、海天出版社的《中学生心路丛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学生心理热线丛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学生心理千千结丛书》等,不可不谓多矣,但都未形成良好的销售态势。究其原因,除了图书市场今年较为疲软外,书籍本身质量不高是导致此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正如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所言,目前此类书籍大都内容庞杂,或是照搬大学课本里的心理术语,或是把心理学、心理咨询、品德教育杂烩在一起,还有一些则纯粹是讲案例、讲故事,缺少科学、系统的分析。

一直关注青少年教育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的孙云晓副主任也谈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目前这类读物质量偏低的原因是由于编著人员对青少年心理状况了解得比较肤浅和偏颇。不同时期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不同的,如何把握住他们的心理状况无疑是最重要的,也是写出高质量的此类出版物的前提。

青少年心理教育的受重视,势必会推动青少年心理教育理论的发展,而这些又都为优良的心理类读物的出版提供了条件。可以预见,随着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深入,相关稿件质量的提高,青少年心理教育类图书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出版高潮。曾成功策划“花香、雨香”品牌的海天出版社,近期打算把青少年心理读物纳入该品牌下,优良的出版时机,再加上在这个知名品牌下的新运作,也许会为青少年心理读物带来新的生机。我们拭目以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